學者:可藉由加入CPTPP提升食安體制 與國際接軌
(2022/05/27 自由時報/李欣芳/台北報導)
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與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TPP及跨國經貿法律研究中心合作,於今日舉辦「CPTPP與食品安全」及「CPTPP與投資人保障」議題線上論壇。學者表示,我國現行食安法制皆符合CPTPP規範,建議可加強與民眾溝通,以提高社會信心。我國可藉由加入CPTPP提升食品安全體制,在科學評估及治理方面與國際接軌。加入CPTPP亦可使投資環境與國際接軌。
政院要辦8場CPTPP與法制系列論壇 與民間交流
自由時報 2022/04/02
為了能夠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本中心及跨國經貿法律研究中心合作,舉辦8場「CPTPP與法制系列論壇」,目前已舉辦兩場論壇,主題為「CPTPP與醫藥智財」、「CPTPP與數位治理」,並邀請到鄧振中政務委員致詞。預計將於5月27日舉辦「CPTPP與食品貿易」及「CPTPP與投資」的論壇,有興趣的人都歡迎報名參加。
舊聞新讀:美牛的風險與國際標準
自由開講:倪貴榮/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此篇文章雖撰寫於2015年,探討是否可自美國輸入牛隻雜碎的議題,但有關於食品安全的風險與國際標準至今仍得適用,也可以呼應近期的萊豬爭議。美牛進口的爭議近期較少被討論,台灣社會似乎漸能接受美牛,然而從近期萊豬進口的爭議可以看出,如何調和貿易自由化要求與維護食品安全對於政府的管理仍是一大挑戰。
倪貴榮觀點:開放美豬牛 科學證據應透明化
火網評論:倪貴榮/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政府終於決定放寬美國牛、豬肉的進口管制,並特別強調此決策係依據科學證據。蔡總統和衛福部長陳時中都強調主管機關已完成美牛、美豬的風險評估,證明安全無虞,科學證據顯示開放美牛、美豬無損國民健康,只需強化產地標示即可。由於政府尚未公布這些評估資料及相關資訊,無從得知是否依正當程序完成,仍不免引起所謂的科學證據在決策上是否扮演應有角色的質疑,而其在法制上的地位如何,亦有釐清的必要。
食安風暴惹民怨 學者建議提高民眾參與、尋求共識
(蘋果即時新聞/許敏溶/台北報導)
台灣過去幾年發生食安風暴,對食安治理與管制帶來嚴峻挑戰,交通大學今舉辦論壇,與會學者指出,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專家治理體系,已是普世價值,卻因民眾參與的不足而嚴重減損科學證據成為決策基礎的正當性,台灣在調和專家治理和民主審議的必要程序等部分,仍有待尋求共識,特別在高度爭議的美國牛豬肉和日本核食進口議題。
倪貴榮觀點:建構完善風險分析體系以處理日本核食進口爭議
風傳媒/作者為交通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
蔡總統在元旦媒體茶敘中表示,是否開放日本福島周邊五縣市食品進並無時間表,而將以維護國民健康為依歸。政府嘗試以召開公聽會,冀以化解民眾對核食疑慮,原無可厚非,無奈卻成為各利益團體角力的場域,無法達到有效溝通和尋求共識之目的,我們寄望政府回到依法行政的基調,重新落實和建構能符合國際規範和維護食品安全應具備的程序和機制。